2009年5月2日星期六

腹部体检

三、腹部体检及锁骨上淋巴结检查

1.准备:检查者平仰卧,充分暴露全腹,双腿屈曲,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,检查者在其右侧,听诊检查应在叩诊和触诊之前进行。

2.视诊

(1)视诊方法正确

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

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

(2)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

腹部外形、膨隆、凹陷、腹壁静脉

呼吸运动、胃肠型和蠕动波

3.腹部听诊

(1)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;

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,全面地听诊各区。

能注意在上腹部、脐部、右下腹部及肝、脾区听诊。

(2)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、亢进、消失;

能描述正常肠鸣音:每分钟3-5次。

能描述肠鸣音亢进: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、高亢。

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:3~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。

(3)能听腹部血管杂音(动脉性和静脉性),。

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: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。

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:常在脐周或上腹部。

4.腹部触诊(触诊方法、腹壁紧张度、压痛、反跳痛、液波震颤)

(1)触诊手法、顺序正确;

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,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,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,使患者适应片刻,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,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。

从左下腹开始,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,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,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。

(2)在下列项目触诊中,操作方法正确。

腹部异常包块触诊: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:位置、大小、形态、质地、压痛、移动度。

液波震颤:患者平卧,双腿屈曲,放松腹壁,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,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,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。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,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。

压痛及反跳痛: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,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,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,然后迅速将手抬起,离开腹壁,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。

5.肝、脾、胆囊触诊

(1)肝脏触诊;

单手触诊: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,掌指关节伸直,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,估计肝下缘的下方。随被检查者呼气时,手指压向腹深部,再次吸气时,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。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,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。

双手触诊: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,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,拇指张开置于肋部,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。

(2)脾脏触诊;

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,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~10肋处,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,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,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,配合呼吸,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,直至触及脾缘。

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,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,右下肢伸直,左下肢屈曲,此时用双手触诊法。

临床上,常将脾肿大分为轻、中、高三度:深吸气时,脾缘不超过肋下2cm,为轻度肿大;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,为中度肿大;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,即巨脾。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。)

(3)胆囊触诊:能正确进行墨菲氏征检查。(2)

6.腹部叩诊(腹部叩诊方法、移动性浊音、肾区叩击痛、肝上界)

(1)叩诊手法、动作、力量、正确;

间接叩诊、直接叩诊均可,一般常用间接叩诊。

(2)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;

让被检查者仰卧,自腹中部开始,向两侧腹部叩诊,出现浊音时,板指手不离开腹壁,令被检查者右侧卧,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,再叩诊,呈鼓音,当叩诊向腹下侧时,叩音又为浊音,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,同样方法叩击,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。

(3)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。

沿右锁骨中线,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。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。

(4)肾区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;

检查时,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,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,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。

7.锁骨上淋巴结检查

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,头部稍向前屈,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,右手触病人左侧,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。

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、大小、质地、数量、活动度、有无粘连、压痛、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